編者按:2020年,“十三五”收官。這一年,金隆銅業有限公司連續6年通過“安徽省環保誠信企業”評定,摘得“安徽省水資源節改先進企業”榮譽,并作為銅陵市爭創全國水資源節約城市的標桿單位之一亮相國家舞臺——綠水青山的國家實踐,“無廢城市”的銅陵路徑,金隆銅業循環經濟的腳印在其中清晰可見。這一年,輕傷以上安全事故這一關鍵性指標數據定格在零,數項創新性制度標準落地生根,于安全的紅線之上,一道堅實的防護墻再度筑起——本質安全理念的植成,在于無數個“一時”“一域”凝結聚合,行路雖難,金隆銅業卻未曾停步。如今,“十四五”開局,站在歷史交匯點上,我們選擇金隆樣本透視安全環保工作,以期與讀者共同探討其中的啟發意義。
對于一家企業而言,安全是什么?環保又是什么?
是一項任務,是一個指標,還是企業經濟效益的附屬品?
“若是離開安全環保談發展,企業的一切都將歸零!苯鹇°~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由外向內 關注“本質”
金隆銅業,是一家有著26年歷史的老企業,現有在職員工874人,每年聘用的外部勞務用工多達1300人。
在這樣一家企業里,一年之中未發生一起輕傷以上安全事故,靠的是切切實實的安全行動力。
“外協隊伍及勞務用工管理一直是企業安全監管的‘難點’‘痛點’‘堵點’!苯鹇°~業安全環境基礎部負責人謝克列連用三個“點”,道出內外一體化管理的不易,“外部隊伍文化素質參差不齊,人員流動性強,安全意識不牢,是安全監管中的最弱處!
2020年初,金隆銅業在原有監管機制的基礎之上,從薄弱環節入手,制定了《外協單位“三違”計分及量化考核實施辦法》,將“三違”行為細分成25大類,共211條。同時,《“三違”獎懲辦法》與之配套,同步實施。
兩項辦法的出臺,是企業主動求變之心的最佳印證。
變在何處?以往的“三違”查處是以行政指令的方式下發到金隆銅業各職能部門和基層課室,考核標準局限于查處數量。而自2020年起,這樣的攤派任務比重明顯下降。每名員工一旦發現任何“三違”行為,都可以實名舉證上報。經由安全環境基礎部查證核實后,違規人員將接受一輪“曝光-處罰-培訓-考試”,考評合格后才能重新上崗,其處罰金則以規定比例獎勵給舉報人。同時,違規人員所屬外協單位將按照標準扣減積分,年底“考分”將作為績效結果運用的依據,排名靠后的單位還將被約談。
不滿足于揪現象,金隆銅業此舉更是由外向內,從本質上提升監管的有效性,因外協單位疏忽引發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因此降低。
與此同時,內外一體化管理的發力點也落在對內部職工的監管上。金隆銅業鼓勵基層課室開展“身邊違章”,尤其是習慣性違章行為排查活動,改變查處“三違”時,眼睛向“外”不向“內”的狀況。
在沒有硬性指標約束的情況下,2020年金隆銅業“三違”曝光量達307起,較上一年同比增長近9成!捌卣婀,真曝光!敝x克列表示,“安全第一”不止在口頭上和文件中,更通過監管鏈條的一步步完善,轉化成金隆銅業全體員工的實際行動。
由遠及近 “前瞻”布局
2012年,投資1.9億元,金隆銅業清污分流項目立項開工。
2015年,金隆銅業提前3年達到國家銅鉛鋅冶煉企業外排水標準。
2014年、2019年,共投資9000萬元,金隆銅業分階段建設環集系統、硫酸尾氣脫硫系統。
2020年,金隆銅業硫捕集率達99.99%以上,二氧化硫減排360噸。
由遠及近,不間斷的環保投入,是金隆銅業綠色發展的縮影。
亮眼的數據遠不止這些,一個個數字支撐著金隆銅業“安徽省環保誠信企業”“安徽省水資源節改先進企業”“銅陵市爭創全國水資源節約城市標桿單位”等多項環保榮譽。
在金隆銅業工作20余年的謝克列是企業綠色發展的見證者。他坦言:“金隆銅業對于環保的投入是持續的,力度也是不斷加大的。我們在整體布局下,有重點地系統規劃治水、治氣、治渣三大模塊!比缃,這三個模塊共同組成金隆銅業可持續發展的護身符。
每年,金隆銅業的用水量都在500萬噸左右,是當地名副其實的“用水大戶”。為盡可能地減少用水量,尤其是新水的消耗量,金隆銅業完善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系統,并對工業用水實行梯級循環利用。從2016年開始,金隆銅業每年水外排量減少50%以上,噸銅新水使用量在同行業中領先。
冶煉廢渣也變成了寶。金隆銅業對固體廢物本著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綜合利用化的原則,先后實施鉛鉍合金項目、白煙塵項目、錸酸銨項目工業試驗,從廢渣中回收有價金屬,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高效利用。2020年,錸酸銨項目順利投入試生產。
綠色發展之路不是一天可鋪就的,始終走在行業前列,需要的是謀篇布局的戰略眼光和從嚴治理的勇氣決心。金隆銅業管理前置,率先在廠區內自建4個內控子站,用以監控氣體排放達標情況。這意味著,大氣環境監測被扣上了“國控站+自建站”的“雙保險”。如若第一道關卡提示大氣數據超標,原料、操作、風向等不特定因素的預防調整機制將立即啟動。
把2020年與2019年的數據對比來看,二氧化硫減排67%,氮氧化合物排放量下降30%,環保成效不言自明。
由嵌轉融 厚植“底色”
自青藏高原發出,萬里長江一路奔騰而下,行至徽州大地,浸潤著這方土地——長江岸邊的金隆銅業就是在母親河的懷抱中,逐漸成長起來的。
當“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的皖江畫卷徐徐展開,當“山水銅都 幸福銅陵”的城市圖景漸漸清晰,金隆銅業也以一己之力,加入到守護母親河、守護城市的隊伍當中。
諸多行動濃縮成金隆銅業的企業愿景:建設一座人企和諧,股東滿意,社會認可,與城市共融的多金屬回收綠色工廠。
2020年,金隆銅業于此艱難的一年,再度投入800萬元,用以綠化、亮化、美化廠區主構建物及煙囪、水塔、立交橋等設施。此后,沿濱江生態公園南望,可見數十米高的藍色煙囪上繪著朵朵白云,與天幕合為一體。曾經嵌墜在長江絲帶上,沉睡已久的工業景觀進入公眾視野,市民所謂的“新打卡地”,預示著它不再僅存于城市記憶中,也成為銅陵獨特城市風貌的一部分。
2020年,極不平凡。這一年,7月6日,銅陵日降雨量居于全國首位。金隆銅業熔煉、硫酸、保衛、儲運等多個課室的150名員工奔赴應急搶險第一線,裝運沙袋近5000條,全力封堵防汛。此后的70多個日夜,800多人接續上前,守著1.2公里的長江堤防外圍。透過每一名金隆員工,企業的社會責任被具象化地呈現出來。
藍天,碧水,凈土,厚植城市的“藍綠”底色,護住長江沿岸百姓的平安,貢獻經濟高質量發展,在金隆銅業管理者看來:“企業一直是與城市共生、共融、共創的整體。不破零的底線,金隆才能未來可期!(全球金屬網 OMETAL.COM)
【點擊此處】或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用微信
接收各種行情報價啦!